去年夏天,我去江苏昆山盛产稻谷的山村看望年过半百的朋友。言谈之中涉及到家庭生活,身体健康情况。朋友哀叹地说:“如今政策好了,粮食丰收了,一日三餐吃的是雪白馒头,精白大米,可就是全家老少身体不如从前吃粗杂粮健壮,而且怪病多了,医药难治。上个月,不满周岁的小孙子得了个怪病,吐奶、拉肚子,迷迷糊糊不愿睁眼,胳膊、腿不断抽搐,到乡医院打针、吃药,不到两天就死了。全家人心痛得几天吃不下饭,睡不好觉。如今我和老伴、儿子、媳妇经常头痛头晕,手脚发麻,皮肉酸痛,到医院检查,化验血、尿、透视,也没找出啥病。您说,生活好,咋就不耐受,整天象吃了‘软骨散’似的,混身酸软无力,痛痒难受”。
根据朋友的诉说,我对全家4人进行了细致的诊查,明确的告诉,全家人因长期吃精米白面,缺乏B族维生素,得了脚气病。孙子是因长期吸吮患脚气病乳母的乳汁,又没有及时添加辅食,造成严重缺乏B族维生素,罹患脚气病而死亡。并当场开方,进行饮食调治。半月后,朋友写信告知,遵嘱一日三餐粗杂粮结合,平衡膳食,全家人已恢复健康。
随着经济发达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,类似笔者朋友家吃米越来越精,吃面越来越细的人群越来越多,患脚气病的人逐年上升。为引起人们的警惕,早作防治,现将脚气病的病因、临床症状、吃穿调治简述如下。脚气病古称“壅疾”,现代称维生素B缺乏症。其发病原因是饮食失调,穿在身上的贴肤衣物过度湿热,脾胃二经湿气下注造成的。脚气病发前,可出现便秘,手足有轻度麻木,或心悸、手足浮肿现象。发病临床表现为:初起时,头晕乏力,疲倦厌食,足部出现虫蚁爬行感,呈袜套型分布;继而肌肉酸痛,肌力减退,皮肤感觉迟钝,筋脉驰胀、挛缩、足部浮肿,这是湿脚气。干脚气表现为筋脉挛缩,足胫枯细,严重者出现心悸,气短,心动过速,心脏扩大,下肢肿痛。脚气冲心,是肿痛过膝至股部,神昏谵语,喘息呕吐的病危症状,需急救。
脚气初起,可用200g花生加水熬成浓汤喝,每日4次,连服5日,对单纯性脚气病有较好的疗效。或用赤小豆100g,扁豆100g,黄豆200g,加水煮汤饮服,每日2次,连服5日,对脚气初起,多能治愈。如系慢性脚气病,可用花生米250g,大蒜100g,鸡脚爪3对,加水煮烂服食,每日2剂,连服5日。也可用黑豆、麦片、红萝卜、薏米仁熬粥喝,对慢性脚气病有特效。
足部浮肿,延至脚躁,连小腿部也有微胀时,可用花生米、赤小豆、去皮大蒜、红糖各100g,加水煮烂服食,每日3次,连服5日。也可用慈菇200g,鲤鱼肉200g,赤小豆50g,老姜30g,共入锅加水煮熟吃。
脚气病较严重者,可用白茅根、玉米须烧水当茶饮。也可用羊胫骨250g,黑豆100g,赤小豆50g,陈皮5g,桂圆5g,共入锅加水煮熟服食。
现代人患脚气病,多数是因为吃米越来越精,吃面越来越白,饮食上缺乏B族维生素。因此,预防脚气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吃的主食不要太精细,经常吃含维生素B1、B2、B6丰富的糙米、粗杂粮、瘦肉、果仁、豆类食品。吃些芝麻、花生、蜂蜜类的润性食物,注意大便畅通。也可适当服些维生素B片或干酵母片等。顺便说一下,脚气病不是脚癣,有人把脚癣称作是“脚气”,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