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00多年前,脚气病是一种可怕的顽疾。必须指出,这种“脚气病”并非人们通常俗称的手掌、脚掌上奇痒的皮肤病(由皮肤真菌感染引起),而是后经研究证实的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。患此脚气病者全身浮肿,肌肉疼痛、四肢无力(下肢特别明显),吃不下睡不着,走路艰难,继可发生麻痹,最后可因心衰死亡。当时,医生们对脚气病束手无策。
1882年,日本军舰由东京驶往新西兰,在这272天的航海中,舰上169人患脚气病,25人死亡。为此,日本军医高木着手调查。他受英国人通过水兵吃柠檬汁消灭了坏血病的启发,并了解英国水兵从来不患脚气病,便将英日两国水兵食谱作对比。他从中发现,日本水兵吃的是蔬菜、鱼和精白米饭;英国水兵不吃精白米饭,而吃大麦之类的其他粮食。于是他感到日本水兵脚气病高发与精白米有关。1884年,又有一艘日本军舰走上述航线。高木改变水兵食谱,增加了面粉、牛乳和蔬菜等,结果在287天航海内,只有14名水兵患脚气病,更无人死亡。高木虽然找到了预防脚气病的有效方法,但是他不知道个中的科学原理。脚气病的病因仍是当时医界的一个未解之谜。
当时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脚气病猖獗,每年死于此病多达数万人。为此,1886年,荷兰政府成立了专门研究脚气的委员会。1890年,荷兰医生艾克曼偶然发现,许多小鸡精神萎靡,步态不稳,严重的甚至死亡。经研究证实,这些鸡吃精白米得了像脚气病一样的多发性神经炎,于是,他用糙米和米糠喂患脚气病的小鸡,小鸡的脚气病竟然痊愈,他还研究证实,吃糙米的囚犯每1万名只有1名脚气病患者。为此,他确认糙米的米皮里含有一种可防治脚气病的物质。他又着手该物质的提取,但告失败。
1911年,波兰生化学家芬克在艾克曼的研究基础上,从米糠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晶体状的胺类物质,命名为“生命胺”,此乃艾克曼所确认的防治脚气病的物质,现人们称之为“维生素B1”,为此,艾克曼于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、医学奖。